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研究方法甲下
SOCIAL RESEARCH METHOD (2) 
開課學期
98-2 
授課對象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林國明 
課號
Soc2026 
課程識別碼
305 311A2 
班次
02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星期五5,6(12:20~14:10) 
上課地點
社101 
備註
星期五56為實習。地點於R207教室。限社會系大二學生。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90人
外系人數限制: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82soc_method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學期的課程重點為質化研究,尤以田野研究(民族誌)、文本分析與歷史社會學為重心。另外,修課學生必須以分組方式,進行田野研究。配合團體研究和個人作業的進行,學生將從本學期的課程中學習到田野研究的資料蒐集程序與分析方法;符號學、敘事與論述分析;以及歷史研究的方法。 

課程目標
1. 了解詮釋和過程取向的社會學研究方法。
2. 熟悉並能操作田野研究、文本分析和歷史研究方法。
 
課程要求
1. 期中和期末考,佔學期總成績40%;期中與期末考平均必須及格,學期成績才能及格。
2. 隨堂考試,佔學期總成績10%;學期中將不定期地舉行隨堂考試。缺考一次隨堂考試登記為缺席一次。
3. 個人作業,佔學期總成績25%;修課學生將獨自完成數份作業,以熟悉社會研究的技巧和研究程序的操作,請隨時注意課堂上和課程網頁上公佈的作業內容與繳交時間。實際規定繳交日期以課堂上宣布為準。作業需於規定繳交日期之當日在課堂上繳交,原則上不接受遲交。如有特殊情況無法於當天繳交者,應事前徵得許可。
4. 團體作業,佔學期總成績25%。本學期團體研究的進度與分組作業,請參見另一份「實習課程內容與進度」大綱。 評分包括分組作業、期末報告和個人參與程度。
5. 補考:期中和期末考,隨堂考試、個人作業和團體作業,依上述比例計算成原始學期成績。原始學期成績及格,但期中與期末考平均不及格,有一次補考機會。惟缺席三次以上,不給予補考機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見分週進度。 
參考書目
1.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著,徐宗國譯,1997,質化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2. Skocpol, Theda, 劉北成譯,1998[1979],《國家與社會革命》,台北:桂冠
3. 其他閱讀教材裝訂成冊請至誠品影印購買。
4. 本課程的指定閱讀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 有中文譯本,有需要者自行選購。我是不建議讀中文譯本。John Lofland, and Lyn H. Lofland 著,任凱,王佳煌譯,2006,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學富文化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及期末考 
40% 
 
2. 
隨堂小考 
10% 
 
3. 
個人作業 
25% 
 
4. 
團體研究 
2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4,2/26  課程介紹 
第2週
3/03,3/05  田野研究導論<br/><br/>
John Lofland, and Lyn H. Lofland, 1995,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Chapter 2, pp. 16-30.
 
第3週
3/10,3/12  進入田野/田野中的社會關係<br/><br/>

John Lofland, and Lyn H. Lofland, 1995,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pp. chapters 3-4, pp. 31-65.
 
第4週
3/17,3/19  記錄資料:一般原則<br/><br/>
John Lofland, and Lyn H. Lofland, 1995,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Chapter 5, pp. 66-78.
 
第5週
3/24,3/26  記錄資料:深度訪談與田野筆記<br/><br/>
John Lofland, and Lyn H. Lofland, 1995,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Chapter 5, pp. 78-98.<br/><br/>

Sandra Jovchelovitach and Martin B. Bauer, 2008,敘事訪談, 於 Martin W Bauer and George Gaskell 編,羅世宏等譯,2008, 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台北:五南,頁419-437

<br/><br/>
Uwe Flick, 2008, 情境事例訪談, 於 Martin W Bauer and George Gaskell 編,羅世宏等譯,2008, 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台北:五南,頁419-437
 
第6週
3/31,4/02  田野資料分析:譯碼I<br/><br/>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著,徐宗國譯,1997,質化研究概論,第五章和第六章,頁69-138,台北:巨流
 
第7週
4/07,4/09  田野資料分析:譯碼II<br/><br/>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著,徐宗國譯,1997,質化研究概論,第七、八、九章,頁139-178,台北:巨流
 
第8週
4/14,4/16  田野資料分析的過程、原則與品質<br/><br/>
M. Hammersley & P. Atkinson, 2007 (3rd ed.) Ethnography. Pp. 158-190, London: Routledge <br/><br/>
George Gaskell 和 Martin W Bauer, 2008,邁向公共問責:超越抽樣、信度與效度,於 Martin W Bauer and George Gaskell 編,羅世宏等譯,2008, 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台北:五南,頁419-437
 
第9週
4/21,4/23  期中考 
第10週
4/28,4/30  符號學與文本分析<br/><br/>
Jostein Gripsrud (adapted by Jason Toybee and David Hesmondhalgh) , 2006, Semiotics: signs, codes, and cultures, in Marie Gillespie and Jason Toynbee eds., Analysing Media Texts, pp. 9-41. Open University Press. <br/><br/>
G. Rose著,王國強譯,2006,視覺研究導論,頁89-129。台北:群學<br/><br/>
Penn, Gemma, 2006,2006,靜止圖像的符號學分析,於 Martin W Bauer and George Gaskell 編,羅世宏等譯,2008, 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台北:五南,頁299-324
 
第11週
5/05,5/07  敘事分析<br/><br/>
Gillespie, Marie. 2006, Narrative Analysis, in Marie Gillespie and Jason Toynbee eds., Analysing Media Texts, pp.79-117 . Open University Press.  
第12週
5/12,5/14  論述分析<br/><br/>

Hesmondhalgh) , David. 2006, Discourse and Content Analysis, in Marie Gillespie and Jason Toynbee eds., Analysing Media Texts, pp. 120-156. Open University Press. <br/>

G. Rose著,王國強譯,2006,視覺研究導論,頁177-211。台北:群學<br/><br/>

Gill, Rosalind. 2006,言說分析,於 Martin W Bauer and George Gaskell 編,羅世宏等譯,2008, 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台北:五南,頁225-249
 
第13週
5/19,5/21  歷史社會學導論<br/><br/>
柯志明,2002,社會學家們,回來作歷史研究吧!。台灣社會學通訊 43 期。<br/><br/>
Abrams, Philip. 1980. History, Sociology, Historical Sociology. Past & Present, No. 87, pp. 3-16
 
第14週
5/26,5/28  鉅視結構分析<br/><br/>
Skocpol, Theda, 劉北成譯,1998[1979],《國家與社會革命》,台北:桂冠 pp.3-225 
第15週
6/02,6/04  歷史敘事<br/><br/>
柯志明, 2005. 歷史的轉向: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臺灣社會學》,第十期:149-170. <br/><br/>
林國明,2003 〈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台灣社會學》,第五期,頁1-71,台北:台灣社會學編輯委員會
 
第16週
6/09,6/11  史料的使用與因果推論<br/><br/>
Dibble, Vernon K, 1963, Four Types of Inference From Documents to Events, History and Theory 3: 203-221. <br/><br/>
Lustick, Ian, 1996. History, Historiography, and Political Science: Multipl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 Problem of Selection Bia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0 : 605-618.
 
第17週
6/16,6/18  期末報告